注:本帖转自天涯,本批 受助生的名单在天涯社区发布,以天涯的回复作为认捐确认,在本论坛作备份。
第58批受助学生认捐名单(初中31名,正在认捐中)
    
    序言:免除学杂费不影响资助学生
    
    有朋友问,国家全面免除学生学杂费、书本费,还补贴给他们住宿费了,那你们还要捐助学生吗?原来是捐助他们学费,那现在怎么办?
     
    回答:还按原来的标准继续资助。
    1.我们原来资助的生源是按照学习成绩、贫困程度等综合标准挑选的。
    2.原来是资助学费初中生按150元/学期资助,免除学费后,钱按生活费分发。
    3.在那些落后的地区,即使免除了学费等,学生们生活依旧清贫,吃饭按1-1.5元/顿计算(受助的红桥中学标准),5个月就要花450-600元,还不包括衣服、文具等。所以免除150元/学期费用只是减轻了他们一点负担,不影响我们继续资助。
    4.我们资助的学生来自宁蒗县,属于国家贫困县,大都居住在凉山高寒山区内,经济来源贫乏,生活负担非常重,许多家庭年收入不到千元。 
    5.综上所述,国家的减免政策确实减轻了农民和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但不影响我们的资助。
    谢谢大家!
    
  
  
   一、 捐助简介:
    1、58批共计31名学生,来自云南省宁蒗县在战河中学初一年级(66、67、68、69、70、71班)的学生。
    2、选取的标准:根据07年11月期中考试成绩和家庭情况。
    3、资助时间及金额说明(目前的标准是150元/人.学期):初一年级编号5801--5831:资助款为750元/人,一次捐出(五个学期),07年3月-09年7月,共五个学期。我们按学期,向受助学生发放资助费,由各校具体负责老师组织学生登记发放,最后我们统一在网上公布签收单。
    4、委托人:浦理智老师; 
    5、调查时间:2007年12月16日。
     
    二、战河中学简介
    
    战河中学是宁蒗县的南大门,距县城53公里,建于1987年,面向战河乡和永宁坪乡招生。
    战河乡面积487.03平方公里,人口21000人,下辖4个村委会(木耳坪、永宁坪、抓马坪、昔腊坪),46个村民小组。
    两乡之地,崇山峻岭,地广人稀。主要居民是彝族,有少量的汉族和普米族。
    战河中学占地面积30001平方米。现有学生近1000名,教师55人。学校开办了教师食堂和学生食堂。学生食堂实行三餐,馒头0.5元一个,饭0.5元/份,菜0.50元/份;每生每天约用3.00元。每餐有五、六个炒菜(炒土豆、炒白菜、炒豆腐、炒番茄、炒包菜、炒米线)。学生全都住校,都在学校就餐。
    战河中学,校园宽大整洁,校舍布局合理,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刻苦。
  三、认捐方式
    1、请预认捐的网友先仔细阅读帖子里的流程,再决定是否参与。
    2、决定捐助后在跟贴中请说明:“本人***,确认捐助*号初*学生***。”
    3、确认捐助后请将以下资料用邮件发给漫步轻灵(
alice_hongy@hotmail.com), 留下地址主要为孩子收款后方便直接通信,如果已经留过资料的此步省略(请告知您原来资助学生的编号,以便我们查找您当时留下的资料)。
    认捐孩子的编号、姓名:
    网名:
    姓名:
    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编:
    
    4、在明年年初我们还有初一的贫困生资料,如果有意向参与,也可以将预定说明和上面的资料发给漫步轻灵,她将与您联系。
        
    5、请在本帖公布后的15日内将款项划入助学帐号。如果对账号不清楚的请向漫步轻灵(
alice_hongy@hotmail.com ,抄送
xintianzhuxue@yahoo.com.cn)发送邮件咨询。
  
  6、捐款方式:
    (1)、每位网友认捐后15日内将款项汇给漫步轻灵。
  (2)、提示一下,汇款后请将以下信息回复在帖子上或或邮件给漫步轻灵。漫步轻灵也会将收款信息在本帖公布。
  汇入时间:
  汇入行:
  学生编号:
  汇入金额:
  
  (3)、本次汇款金额为750元,为了辨认每个捐助者,请在汇款时加上小数点,按照认捐顺序,比如第58批学生按5801、5802、5803排序,那么相应汇款数应为:750.01元、750.02、750.03元等,小数点后面的 01、02、03代表该批学生的相应编号。 
  
  (4)、全部捐助款到漫步轻灵,她会按学期分次汇给浦理智老师,浦理智老师再组织分发给受助学生(学生每学期收到150元),一一签字确认。知识改变命运,愿这些学生将来不再重复父辈们那艰辛苦难的日子。
    
    7、委托人浦老师收到款后,通知战河中学出山领款。战河中学领款后,开始分发到每个贫困生,学生签字(按照红桥中学的方式)。
      
     8、关于和学生通信的问题,请把您的通讯地址,姓名,邮政编码发给漫步轻灵,她打印后给浦老师,再转交战河坪中学,由学生们给您写信,由老师统一出山邮寄,时间会较长,请耐心等待。您也可以在汇款后直接与孩子们通信。
    
    通信地址: 云南宁蒗县战河乡中学**班+学生名
    邮政编码:674301
    
    备注:
    1)信封上一定要按格式填写,否则很难收到信;
    2)不要寄信给孩子的家里,乡里还不通邮,村里更不通,一年半载也收不到的,切记。
    3)信里要夹一个回邮的信封,贴好邮票和您的地址,以便学生回信,随着双方通信频繁,可以让他们自备信封回信,多和学生们沟通。
     4)明年学生升入初二或初三,但班级号码不变。
    
    9、我们和当地老师达成如下共识:如果捐助人碰到学生提到需要东西,比如要眼镜、随身听、字典、书籍或有其他方面的情况。可以告诉学生先把他们的困难告诉老师,由老师落实具体后再转告给我们。
    (请不要过多寄钱,只寄我们规定的费用即可,在山区有很多穷人,如果一个学生得到过多,而另一个学生没得到任何捐助,很不公平。另外和当地老师也沟通过了,只给必要的帮助,其他要靠自己去努力。)
    
    10、重要提示:请在帖子发布后,收藏本帖,今后有关本批学生的情况和回复将直接回复在帖里。
    11、更多助学信息,请参看:ww.xintian.org
  
 作者: 信天谨游   回复日期:2007-12-24 22:47:00  
  四、战河中学调查之行(一年前浦老师在2006年调查31批时,写了这份走访记录)
  战河之行
    浦理智
    2006年5月初,信天谨游来到宁蒗,我们一起交流了一对一助学的心得。17日,我受信天谨游的委托,前往战河中学进行家庭困难、人品优良、成绩优秀的学生调查。
    早上8:00,我从红桥出发,约3个小时,便到了战河中学。
    一、高楼林立的学校
    从战河乡街面沿宁蒗—华坪的公路行驶,约一公里,有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那就是新修的去战河中学的车路了。
    中学大门门楼上用一块木牌写着“宁蒗县彝族自治县战河中学”,与其他中学相比,校门不是很气派。
    进门左面是学生食堂,然后是两层的老教学楼。现在用来做教师宿舍。楼前有一排绿油油的白腊树,挡墙与第一层楼一般高。
    正面是战河中学的教学区。正对着我视线的是新教学大楼,它的两边各有两栋稍矮的房子,然后又是一栋新修的综合大楼,四栋房子呈一条直线排列着。在老教学大楼与新教学大楼之间,隔着两块梯地,前面是一草坪,后一块是两个相连的篮球场。各块之间都是两米左右的石砌墙体,石砌墙体都有三处石梯上下相通。
    这两块梯地的西面,从校门右起:有一块厕所,然后是两栋男生宿舍楼,紧挨着的是梯地西挡头的女生宿舍。梯地的东挡头楼是一栋老综合楼,现用做学校的办公楼,办公楼的背后还有一栋教师宿舍。两边角处各设有一厕所。
    这些建筑物之间都用砖墙连接着,学校称之为内围墙,内围墙外还有校地,校地用土墙围着,那土墙被称为外围墙。
    战河中学校园宽敞、整洁,难怪有人说:到宁蒗南部去,哪里有漂亮的砖房,那里就一定是学校。
    
    二、战河印象
    1、清一色的年轻教师
    战河中学的教师平均年龄26岁。晚饭后,两个篮球场上都是教师们组织的三人对抗赛,还有一些老师在打乒乓球。在与老师的交谈中,他们都很佩服现在年纪稍大的现任校长卢峰会干事,有魄力,带领全校职工改变着学校的面貌。他们给人的感觉是:生气勃勃,活力四射。
    2、便利的交通条件
    战河是通往攀枝花市和丽江的华坪县、永胜县、丽江县的必经之地。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曾一度设立了战河物资转运站。
    3、“战河”的得名
    据说清朝末年,宁蒗红旗的白牛厂银矿兴旺时,滇、川、黔的客商在此越聚越多。清政府为征收税利,在此地加强军备和税利机构,设站卡巡查而得名“站河”,解放后同音异写为“战河”。
    4、战河的自然条件
    战河乡的农作物有荞麦、燕麦、玉米和土豆,农民秋收后,常用物物交换的方式向其他乡镇换些大米等物品。大部分家庭仅能填饱肚子,而无力承担教育和医疗的费用。
    
    5月18日早上8:00,我搭上了回县城的车,中午12:00,我就回到了红桥。
    五、战河中学待捐学生   
    编号-----学生姓名-----班级-----性别
  5801----沙杰锋----66-----男
  5802----李少强----66-----男
  5803----马睿菲----67-----女
  5804----杨鹏超----66-----男
  5805----何 坤----66-----男
  5806----杨天宝----67-----男
  5807----沙学林 ----67 -----男
  5808----李媚青 ----67 -----女
  5809----刘亚东 ----67 -----男
  5810----李 伟 ----66 -----男
  5811----杨新林 ----68 -----男
  5812----沙新华 ----68 -----男
  5813----杨国发 ----69 -----男
  5814----苏学义 ----68 -----女
  5815----李志华 ----69 -----男
  5816----杨玉锋 ----69 -----男
  5817----杨军华 ----68 -----男
  5818----张 琪 ----68 -----女
  5819----杨 超 ----71 -----男
  5820----毛 伟 ---- 71-----男
  5821----沙志强 ----71 -----男
  5822----杨 刚 ----70 -----男
  5823----李 进 ----70 -----男
  5824----杨 鹏 ----70 -----男
  5825----李学才 ----71 -----男
  5826----李天宝 ----71 -----男
  5827----沙建明 ----70 -----男
  5828----李万成 ----70 -----男
  5829----卢 清 ----69 -----女
  5830----卢晓梅 ----69 -----女
  5831----沙英贤 ----69 -----男
  
  
  六、学生详细资料
  5801沙杰锋
  班级:66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新建村第四组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姐姐、哥哥与他。父母是农民,姐姐已经嫁人,哥哥不能劳动在家放着7只羊。父母老是生病每年要花3—4千的药费,收入靠卖羊和卖鸡。家到学校20公里,没有公路走4小时的路到校。
  
  5802李少强
  班级:66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元宝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妹妹与他。父母是农民,妹妹读小学四年级成绩很好。父亲多病。家离学校有25公里。家里收入靠卖农作物。家庭收入少,每次回去父母都要去借生活费。
  
  5803马睿菲
  班级:67班
  性别:女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汉家厂六组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和三个姐妹。家到学校有10公里,家里有收入靠爸爸开车。家里的三姊妹都在读书,大的两个读中学,小的一个读小学三年级。
  
  5804杨鹏超
  班级:66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马宗林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妹妹和他,父母是农民,家庭收入是卖牛和荞子等的收入,父母常常借钱供他和妹妹读书。母亲多病。家到学校大约25公里,交通不便。
  
  5805何坤
  班级:66班
  性别:男
  年龄:12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5组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亲、爷爷、哥哥和我。劳动力2个———父母;哥哥在上高二。家庭收入主要靠卖牛,家里没有钱供哥哥和我读书是最大的困难。爷爷多病。
  
 作者: 信天谨游   回复日期:2007-12-24 22:52:00  
  5806杨天宝
  班级:67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昔腊坪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两个姐姐和他。大姐在上高一,二姐在上初三,父母是农民,家庭收入靠父亲开车赚钱,有时母亲也做些小买卖。家庭主要负担是姐弟三人的生活费。
  
  5807沙学林
  班级:67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哨坪二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和三个兄妹。3个劳动力,每年收的粮食不够吃到年终。家庭收入靠卖豆子、玉米。兄弟两的生活费是最大的困难,妈妈做过手术,现在常常发病。家到学校30公里。
  
  5808李媚青
  班级:67班
  性别:女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子差拉马家窝子新建二组
  家庭情况:家有6口人,父母、哥哥、两个姐姐和本人,3个劳动力。大姐上高三,二姐上高一。家庭收入主要靠水稻和玉米。家到学校很远,上学很不方便。
  
  5809刘亚东
  班级:67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胜县羊坪乡刘家社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2个劳动力。姐姐和他在上学。家庭收入靠卖洋芋、玉米、豆子等。但是土地面积很小。收成也不是很好。
  
  5810李伟
  班级:66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兄弟三人。劳动力2个,父与母,但母亲多病,时常不能劳动。大哥上高二、二哥上高一。家庭收入主要靠卖羊,荞子。家到学校25公里上学不方便。
  
  5811杨新林
  班级:68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乡河海子
  家庭情况:家有7口人,父母、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和他,弟弟和妹妹在上小学,妈妈多病。家庭收入主要靠卖土豆,大豆。家到学校先走2小时的路才可以坐车到学校。
  
  5812沙新华
  班级:68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河海子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姐姐,他和妹妹。父母姐姐是家里的劳动力,妹妹读小学三年级,家庭收入主要靠卖大豆、玉米、马铃薯。父亲为了供孩子们读书把烟都戒了。妈妈体弱多病。从家到学校要走两小时。
  
  5813杨国发
  班级:69班
  性别:男
  年龄:16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12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姐姐、妹妹和他。姐姐读高三成绩很好(前5),妹妹读小学3年级,父母是家里的劳动力,父亲多病,家到学校3公里。
  
  5814苏学义
  班级:68班
  性别:女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永公亩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妈妈、姐姐、弟弟和他、还有一年老的奶奶。妈妈是家里的劳动力,家庭收入靠卖猪、鸡、马铃薯和荞子。家到学校25公里。
  
  5815李志华
  班级:69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水井万开发二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哥哥、弟弟和他,家里有2个劳动力——父母。哥哥读初二、弟弟读小学三年级,弟兄三的成绩都很优秀。家里的主要困难是供弟兄三人读书。母亲有心脏病。家到学校有70——80公里。
  
  5816杨玉锋
  班级:69班
  性别:男
  年龄:13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一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姐姐、弟弟和他。家里有2个劳动力。姐姐读初三,弟弟在菠萝完小读六年级。庭收入靠卖农作物。父亲体弱多病。家到学校1公里。
  
  5817杨军华
  班级:68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松树河四村
  家庭情况:家有6人,父母、爷爷奶奶、弟弟和他,家里有2个劳动力,弟弟读小学一年级。收入来源卖农作物、鸡、猪。家里的长辈都年老多病。家到学校5公里。
  
  5818张 琪
  班级:68班
  性别:女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子差啦竹马地村。
  家庭情况:家有7口人,父母、爷爷奶奶、妹妹、弟弟和他。2个劳动力。弟弟读初二,妹妹读小学四年级。家庭收入卖农作物、鸡、猪、牛、羊等。奶奶有老胃病。
  
  5819杨 超
  班级:71班
  性别:男
  年龄:13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兄弟2人。哥哥读初二。2个劳动力,家庭收入主要卖马铃薯,父亲风湿严重,妈妈老是腰疼。家到学校35公里。他想对关心他的人说:“你这么关心我,一分一分的赞钱来资助我,我真的很感谢你,我会好好学习的。”
  
  
  5820毛 伟
  班级:71班
  性别:男
  年龄:13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哨坪一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姐姐和他,姐妹两都上初中成绩都很好,家庭收入卖马铃薯、荞子收入少。家到学校要20元的车费。
  
  5821沙志强
  班级:71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哨坪一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2个劳动力。父母、姐姐、妹妹和他,2个劳动力。姐姐读高二,妹妹读六年级,因为父亲手术是欠了很多钱,父亲要姐妹三人其中一个退学,爷爷说服了父亲,才能继续读书。妈妈帮别人盖房时被瓦片砸到了头,变天气是就发作。家到学校坐车费要20元。
  
  5822杨 刚
  班级:70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昔腊坪村委会地五自然村
  家庭情况:家有5人,父母、哥哥、姐姐和他,哥哥读高一。有3个劳动力。家庭来源卖马铃薯、荞子,家庭收入少,所以兄弟两的学费和生活费老是不够。母亲多病。家到学校有45公里很不方便。
  
  5823李 进
  班级:70班
  性别:男
  年龄:16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清水河哨坪一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妹妹和他。2个劳动力——父母。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植。母亲和他都做过手术,主要困难是他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家离学校30多公里。
  
  5824杨 鹏
  班级:70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一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哥哥、妹妹和他。父母都有病,父亲是老胃病了。哥哥在跑马坪读初三,妹妹读小学4年级。家庭收入靠卖马铃薯。家离学校3公里,从来都是走路。
  
  5825李学才
  班级:71班
  性别:男
  年龄:12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哨坪一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姐姐、妹妹和他。姐姐读初三,妹妹读小学成绩都很好。2个劳动力。家庭收入靠卖马铃薯,收入差,妈妈身体不好,姐妹的生活费是最大的困难,向别人借了很多钱。家到学校要20元的车费。
  
  5826李天宝
  班级:71班
  性别:男
  年龄:17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子差拉余比河
  家庭情况:家有6口人,父母、两个哥哥、妹妹和他。大哥读高三、二哥读高一、妹妹读初一。2个劳动力。家庭收入靠卖土豆收入很好。家离学校30多公里。
  
  5827沙建明
  班级:70班
  性别:男
  年龄:13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昔腊坪永公亩
  家庭情况:家有7口人,爷爷奶奶、父母、弟弟和他。家庭收入靠卖土豆、苹果。由于没钱治病妈妈的病由小病变成了肺癌、爷爷奶奶爸爸都多病。弟弟读五年级成绩不好,家到学校30公里,从来都是和邻居的孩子一起走路上学。
  
  5828李万成
  班级:70班
  性别:男
  年龄:13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万稻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姐姐与他。2个劳动力。姐姐在读小学六年级。家庭收入卖苹果、土豆。父母的身体都不好。家到学校30公里,先走一段路在坐车到校。
  
  5829卢 清
  班级:班
  性别:女
  年龄:13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六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弟弟和他。弟弟读小学五年级。家庭收入卖马铃薯、大豆、荞子,玉米。爸爸多病。家到学校40公里。
  
  5830卢晓梅
  班级:69班
  性别:女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四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弟弟与他。弟弟读小学六年级,两兄弟的成绩都是班里前五。家庭收入卖大豆、马铃薯、荞子玉米。父亲多病。家到学校1公里。
  
  5831沙英贤
  班级:69
  性别:男
  年龄:13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永宁一村
  家庭情况:家有4人,父母、弟弟与她。弟弟读小学一年级,家庭收入卖马铃薯、大豆、荞子、玉米,家庭收入低。母亲多病。家到学校30多公里。
  
  
  信天谨游/漫步轻灵
  2007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