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统计
|
帮助
信天谨游
»
助学交流
» 云上的日子:宁蒗山村中学走访日记----望月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94
3/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标题: 云上的日子:宁蒗山村中学走访日记----望月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1
发表于 2007-8-15 16: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2007-06-12
:
宁蒗县城--烂泥箐
翻看这一路简单写下的几篇日记,越是偏远的地方,我笔下对风光的赞美之词越是热烈。如今所有的山都离我远去,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回望远山,它们甚至更为秀丽。乡村于我,也许正如蒋韵在《我的内陆》中写道的,“当它不再是艰难的生计和生存而变成一盅遥远的回忆的时候,它的美丽、它的动人心魂之处,才在我心中苏醒。”
烂泥箐,宁蒗行稍微称得上艰难旅程的起始点。因为路烂,一下雨就没什么车愿意进去了,浦老师未雨绸缪,昨天跟西川乡的红色吉普约好了不说,当我们抵达县城粮贸街,他又找了一辆挂烂泥箐牌子的小货车做“备胎”。
果然,晚上得知红色吉普泡汤了,第二天早晨八点整,我准时来到粮贸街口,与浦老师会合,小货车的身影却迟迟不见。我担心又被爽约,浦老师却胸有成竹:“今早上没下雨,司机肯定出来,现在应该快到了。”果然,没过多久,一辆货车摇摇晃晃开了过来。
昨天说好一百元包他的车,他才愿意专门从烂泥箐开出来。卸货,装货,沿途不断有人在车窗外冒头托司机捎钱、捎物,耽搁了好一会儿功夫,车子终于目标明确地驶上去丽江方向的一条大路。这种路况,怎能叫烂!为什么当地人众口一词说去烂泥箐的路烂?正疑惑着,车身一腾,拐上了一座颤颤危危的小木桥,朝一排木楞房径直冲去!这当然是我的错觉,事实上,车子灵活(同时也很惊险)地在两排木楞房之间狭长曲折的甬道穿来穿去,一直开进山里。
烂泥箐烂泥箐,果真一路烂泥!这一程,全是被经年的雨水浸泡车轮碾压形成的不规则大坑,一场夜雨注满了它们,车子一突一突奋勇向前,溅起水花;我们坐在车上一跳一跳舒活筋骨,浦老师高兴地说:“简直象在坐船呢!”
这时候,我也在东倒西歪的狼狈中找到了维持起码平衡的秘诀,开始好整以暇地打望风景:河谷平原坦荡地在群山怀抱里舒展着身躯;山溪明快而安静地一路流淌;浮云翻卷,依恋着山头,仿佛一对情侣正在缠绵;远远那个黑点顶上,袅袅升起了炊烟……总是这样,路过无数风景,才发觉心中藏着一把琴,心弦轻轻拨动的时候,空谷梵音,留下久久的回响,甜蜜而酸涩,不敢碰触,也不愿它停。我的心中藏着秘密的欢喜,走进大山,不曾给予,只是获得,我在不断填补和索取。
车过大二地,路况稍好,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烂泥箐,恰逢学生正在操场做课间操。中学和小学紧挨着,共用一个校门外的空场坝做操场。陈清华校长和“一对一助学”负责人卢正发老师迎了出来。每个学校都各有特色,每个学校的校长、老师也性格迥异,陈校长憨厚墩实,不善言辞,情况多由卢老师介绍。这么巧,卢老师曾是老浦弟弟的高中同学,老浦以把弟弟培养进名牌大学为骄傲,那天在家里甚至给我们翻出了家谱,谈到自己未了的心愿弟弟帮他完成了,当年的喜悦仿佛全都回来了,比他自己考进了大学还骄傲。卢老师也说,老浦的弟弟很厉害,当年是全地区高考的文科状元,如今在昆明开律师事务所,“我们和他没法比”,卢老师谦逊而不无向往地笑道。
看得出政府和民间对学校的投入也不少,该有的仿佛都有了。可什么该有,在农村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一进校门,一部IC卡电话机便印入我的眼帘,我说你们这儿还有公用电话呀,把号码告诉我,资助人好直接跟学生通话。卢老师笑着让我仔细看,原来电话机只是个摆设,没电线!同样的情况在实验室里也存在:添置了一些实验设备,却没水。好在学校里还有一间图书室,沿墙根儿堆放了一圈图书。卢老师介绍说这是上海一位没留姓名的高中生捐助了五千元购买的。老师们把图书目录贴在窗玻璃上,学生想看哪本书,就跟老师说,老师进去取——很简陋的图书室,很原始的借阅制度,却是全校学生唯一的精神绿洲。这位不知名的同学,你现在也该上大学了吧,如果有一天,有机会亲自来看看,当年的捐助派上用场,你也会欣慰。
烂泥箐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战河、西川更为滞后。卢老师说,西川乡解放后从封建社会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烂泥箐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
学校的受助学生属第35批,共24人(当天出席22人,两人请假没来学校)。这里的学生家庭普遍比较贫困,贫困,也是失学的最大内因(比如编号3506的沙志诚同学是孤儿,由姐姐在外打工供养),所以学校很希望“一对一助学”能增加资助名额。
当地老百姓在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节,主食是“洋芋母子”,即洋芋发芽长成苗后再挖出来吃,不但营养价值极低,且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众所周知,洋芋发芽了是不能吃的,老百姓明知危险还坚持食用,生计之艰难,可见一斑!)
正因为生存问题是逼到眼前的第一问题,家长实在无力负担孩子的教育,烂泥箐当地学生流失现象严重。陈校长说,他们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适龄学生(13-15周岁)全乡有900多人,在读学生却只有280人,除一部分在其他学校借读外,烂泥箐中学现有137人。
而相比之下,烂泥箐的情况还算好的,周边如万桃,人口3000多,小学无六年级,04年统计,高中生仅一人;二拉坝,一至六年级仅有80人,无中学,来烂泥箐中学就读的仅一人。
一方面是学校收不到学生,一方面是学生小小年纪便辍学帮农,外出打工。听说最近当地有两百多小学生被中介一次性带去深圳、东莞等地打工,我的心收紧了:这里小学的彝族孩子连汉话都不会说,可想而知在血汗工厂里会受到怎样的盘剥、压迫。被卖去山西煤矿的孩子还能被解救,谁去南方解救在流水线上劳作的孩子们?解救回来又怎样?就能回到课堂,象学校标语说的那样:“送我一个幼稚儿童,还你一个有志少年”?!
在当地人的观念里(无论父母还是学生),赚钱最重要。面对赤贫逼迫下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个批判词,多么苍白。卢老师遗憾地提到一名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全年级排第二的学生,还有半年就要初中毕业了,老师们很有把握他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中或民中,他却辍学了。这样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实在可惜,老师们于是一人凑二十元让他再回学校来读书。可他自己反倒不愿意,宁愿打工挣现钱,逢人便说:“是你们老师请我回来读书的。”
不久,他再次辍学,被大山蒙蔽的视野,知识也无法穿透。
看到我越听越沉重的样子,卢老师和陈校长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开展助学活动后,学生流失现象有所缓解。去年流失80名,今年仅流失7名。
暂时放下这些沉重无奈的话题,谈起学校的具体情况,两位老师介绍说:学生60%家在附近,住得远的往返一次(单边)学校需两天半,中途借宿亲戚家。也因此,这里的小学生9-10岁才能入学(否则无法长时间走山路),17-18岁才初中毕业的常有。
学校每两周放假3-4天,平日里周六下午休半天。老师天亮前(5:30)就得起床带早读,上一天课,再接着带晚自习,查完房,基本上11:30以后才能睡下,比战河的老师还辛苦。
学校食堂菜价:素菜0.5元/份,肉菜1.5/份。学生所需生活费70-80元/月(烂泥箐生活费比西川略高,是因为西川中学一天只开两顿饭,烂泥箐这边开三顿。)
300元/年的助学款,老师们每月给受助学生发放30元,直至发完。(每学期由学生签收150元签收单,然后老师再按月实际发放,避免了钱一次性到学生手里很快花掉或者拿到钱弃学。)
学校的尴尬在于:不但留不住学生,连老师也留不住。贫苦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老师们个个人心思变。外地老师呆个两三年就写请调报告,留下来的都是家在本地的,他们也会在孩子读高中后选择离开。
我在乡上溜达时,遇到两位从烂泥箐中学考到民中,刚参加完高考回乡等成绩的女生。县城读书的阅历褪去她们的羞涩,主动跟我这个一望即知的外乡人打招呼。我喜出望外,几天时间里,铜墙铁壁般的腼腆一直困扰着我,无论怎样启发,也没有孩子主动愿意跟我攀谈攀谈。她们问我是不是来做义教的,又说家乡的确很穷,她俩能一直读到高中,家里还愿意供,实在太幸运了。据教过她们的卢老师说,两人成绩都不错。我衷心希望今年她们能考上,用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
下午回到宁蒗县城,浦老师惦记着自家那几盆兰花,要赶回红桥浇水。我看时间还早,干脆慢慢走去一中,给一直惦记着的那位拖欠学费的女生送去两百元钱。
短暂放晴后,又是阴雨了。坐在老浦家的院落里,淅沥沥的雨声隔开世界和我,大山里揪人心扉的穷困生计重又变得恍惚。我用审美的眼光注视过、在心底赞美过的一切,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冲不破的牢笼,是压死人的重负,是逆来顺受、无处可逃的命运。我如蒋韵笔下的文学少女,含情脉脉注视我“郊游的、度假的、暂时的乡村”,没有想过永生永世。
是的,永生永世的乡村。黑天使的翅膀遮天蔽日,脚步停在断崖边上。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2
发表于 2007-8-15 16: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照片
图片附件
:
002-去烂泥箐乡的路上,名副其实的烂泥路.jpg
(2007-8-15 16:07, 213.23 K)
图片附件
:
003-有的路段干脆变成了小河滩.jpg
(2007-8-15 16:07, 213.63 K)
图片附件
:
004-学生在操场做课间操.jpg
(2007-8-15 16:07, 248.18 K)
图片附件
:
005-前边的孩子,后边的标语,两厢对照,亦喜亦忧.jpg
(2007-8-15 16:07, 240.16 K)
图片附件
:
006-烂你箐中学的门口.jpg
(2007-8-15 16:07, 245.86 K)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3
发表于 2007-8-15 16: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照片
图片附件
:
007-没有电线的ic卡电话机.jpg
(2007-8-15 16:12, 197.46 K)
图片附件
:
008-老师用破锅自制了一口大钟.jpg
(2007-8-15 16:12, 290.56 K)
图片附件
:
009.jpg
(2007-8-15 16:12, 296.55 K)
图片附件
:
010-校园一景色,主教学楼.jpg
(2007-8-15 16:12, 234.73 K)
图片附件
:
011-课桌上堆满了课本,学习压力可见一般.jpg
(2007-8-15 16:12, 224.42 K)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4
发表于 2007-8-15 16: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照片
图片附件
:
012-简陋的图书馆.jpg
(2007-8-15 16:16, 193.63 K)
图片附件
:
013-见过贴在窗户上的图书目录吗.jpg
(2007-8-15 16:16, 198.46 K)
图片附件
:
014-受助学生召集起来开会.jpg
(2007-8-15 16:16, 211.9 K)
图片附件
:
015-少女们让我想起戴望舒的译诗.jpg
(2007-8-15 16:16, 203.83 K)
图片附件
:
016-烂泥箐中学的老师们办的黑板报.jpg
(2007-8-15 16:16, 170.85 K)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5
发表于 2007-8-15 16: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照片
图片附件
:
017-一条臭水沟也能玩的高兴.jpg
(2007-8-15 16:21, 220.67 K)
图片附件
:
018-所以说快乐很简单.jpg
(2007-8-15 16:21, 205.98 K)
图片附件
:
019-在失学率如此之高的苦寒之地,这样的标语令人心酸.jpg
(2007-8-15 16:21, 233.71 K)
图片附件
:
020-我们就是坐这辆小货车往返烂泥箐的.jpg
(2007-8-15 16:21, 197.04 K)
图片附件
:
021-烂你箐乡唯一的街道.jpg
(2007-8-15 16:21, 173.7 K)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6
发表于 2007-8-15 16: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照片
图片附件
:
022-他们的背影都是美丽的风景.jpg
(2007-8-15 16:25, 211.49 K)
图片附件
:
023-放学了街上热闹起来.jpg
(2007-8-15 16:25, 228.49 K)
图片附件
:
024-小卖铺窗口当地人重要的社交场所.jpg
(2007-8-15 16:25, 196.89 K)
图片附件
:
025-蒲老师告诉我,这些妇女是在田里割猪草.jpg
(2007-8-15 16:25, 291.82 K)
图片附件
:
026-沿着这条路,烂你箐就在我们身后远了.jpg
(2007-8-15 16:25, 202.04 K)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7
发表于 2007-8-15 16: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照片
图片附件
:
027-沿途不知名的村庄.jpg
(2007-8-15 16:28, 242.13 K)
图片附件
:
028-彝族人居住分散,.jpg
(2007-8-15 16:28, 229.75 K)
图片附件
:
029-有些住在高坡上.jpg
(2007-8-15 16:28, 238.75 K)
图片附件
:
030-山溪流淌,宁静而明快.jpg
(2007-8-15 16:28, 182.15 K)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8
发表于 2007-8-15 16: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云上的日子——宁蒗山村中学走访日记(5)
图片附件
:
001.jpg
(2007-8-15 16:31, 139.17 K)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29
发表于 2007-8-15 16: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2007-06-13:
宁蒗县城--大水沟--宁蒗县城 宁蒗县城--永宁
连日的阴霾终于散尽,一大早,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泻挥洒,迅速横扫被雨水浸湿的每一个角落。我骨头里的水分子也给蒸发掉了,浑身爽利轻快,几乎以滑翔的姿态冲下大陡坡。老浦稳稳当当走在前面,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大水沟里面的硝洞村小——信天电话里临时派给的任务,又一所网友捐建的学校完工了,需要拍些照片汇报成果。
老浦特地请假半天开车带我去,浦老师,就让他在家伺弄他心爱的兰花吧。
你若问我最喜欢云南什么,我的答案是:云。那些翻卷着、欢腾着,仿佛去赴什么盛宴的轻盈的云——它们有时顽皮,有时凝重,有时含蓄,有时奔放,有时,甚或是妖娆的!
今天的云无疑是轻快的,随时准备出发,随时改变着心意。它们遇见了我们,于是一路伴随,簇拥我们朝前奔驰。
是去泸沽湖的一级公路,车辆却少。老浦说,游客还都在泸沽湖里忙着划船拍照呢!
大水沟到了,硝洞却进不去,前方正在翻修桥梁。老浦下了车,步行过去打探,又向路边百姓询问了一番,遂决定放弃。回程路上顺道去看了看法国人汉斯先生在老浦家乡翠玉乡二坪场捐建的村小。新村小选址就在公路边,工程看来进展顺利。老浦介绍说,这位汉斯先生已退休,不知怎么跟信天联系上,对帮助宁蒗山区建村小很感兴趣,这已是他捐建的第四所村小。前不久还亲自来过宁蒗,并准备今年暑假把自己的小孙子也带过来,在村里住上一个月,体验体验。老浦笑着说:“我看他只要住四天就会受不了!上次叫他住我家,他一看厕所不是抽水马桶,连连摆手说NO,NO!”
回到县城已是中午,时间不早不晚的,给浦老师打了个电话商量下一步的行程,决定干脆下午赶去永宁,第二天早上好进拉伯。老浦开车把我送到客运站,自己也上班去了。说是客运站,实际真正在站里买票上车的人很少,当地人全都习惯跟等在站外的一长溜中巴车讨价还价。这些中巴车经营灵活,船小好掉头,去哪儿的人多,司机就把车前的标牌换成哪的,真正按市场规律办事啊!
去永宁的车不好等,大多数车都直接去泸沽湖,六人座的中巴车等了快俩小时才坐满人,说好给浦老师留个座位,他在红桥乡上车(红桥是离县城比较近的一个乡,半小时即到,往返车辆极多。所以漫步文章里的浦老师跟“天兵天将”一样,好象刚放下电话,人就到啦)。车行三小时左右,到达永宁。
值得一提的是车过泸沽湖收费站,工作人员不分青红皂白向车里每一个“疑似游客”收取八十元的门票费。我们这辆车除了我一个,还有一位从北京过来、去温泉探亲的老人,缺乏当地人的黝黑面容。每年他都要往返两次(这位亲戚一定很重要,值得他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频频到访),当地司机都认得他了,据他说,随门票赠送的光碟也积了一堆。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记性不好,逮住他不放。
我们这边,对方索要的则是教育局的介绍信。浦老师说,早知道就去开一张了,不过我们真的是去拉伯乡,望月,你去车上把信天发的走访计划拿给他们看。也许浦老师态度端正的说明工作奏了效,也许当地人就买当地人的帐,总之,等我把走访计划找出来,工作人员挥挥手说,不用了。那一边,北京来的老人可没这么走运,他身边缺少一位浦老师这样的当地人同伴作铁证,不得已又花了八十大元买门票,不过总算附赠一个减免的可能:“下次,你把那些光碟都带着当证明!”也是,谁老没事,一年两趟地往泸沽湖跑。工作人员还知道运用“反证法”甄别真假游客,高,实在是高!
话又说回来,这的确是个难题:去永宁、去温泉等地必得经过落水,怎样证明你的目的地不是那著名的“一面湖水”呢?外来者的身份只好被“一视同仁”为游客了。
虽然我无意在湖边停留,也不妨碍从高处俯瞰后撤100米后的新里格时心跳稍微加速:光阴还开着吗?文华还是村长吗?格若还当向导吗?扎西忽悠客人的解说词,还是原来那一套吗?三年前泸沽湖—稻城的徒步之旅,从这里启程。出发的日子总定不下来,里格村滞留的五日,是脚步一寸寸丈量土地的五日,是对着湖水发呆的五日,是孩子们教会我倾听田野里传来美妙蛙声的五日,也是满心惆怅、被远方模糊的身影刺痛的五日……那以后,再没见过这面湖水,我被奔涌的生活卷裹向前,无暇回顾。
每个人都是天才的巫师,对自己的过去念着咒语。湖水冰冻,树木疯长,少女沉睡,鸟儿瞬间变成雕像。天长地久的一汪清澈唤醒所有,过去,过去,过去它伫立湖边,相视一笑的那刻,某些东西在心中尘埃落定——终于。
“体验派”拥趸浦老师也在一旁大发感慨,他说自己原本想着面对湖水一定思如泉涌,灵感不断,可有一年开会来到湖边,坐了半天头脑空空。浦老师天真地把这一切“归罪”于待的时间不够长,在他看来,不住下,一个地方在头脑中永远印象模糊(谁说不是!)。他向司机打听泸沽湖周边共有几个村,答曰:七个。于是他惊呼:那岂不得住个七、八天才够!
里格到永宁的路还那样,要经过一个仿如河流冲击过的大坝子,所谓“道路”不过是被来往车辆随意碾出的车辙印。想当年一群人坐着拖拉机去永宁采购的情景,欢声笑语,历历在目;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年前的永宁乡,农贸市场就是远近闻名、心向往之、传说中的“大超市”;三年后的永宁乡建了不少新房,满街都是新开张的大小宾馆,一副朝新兴旅游重镇迈进的张狂模样,只是没有大堆游客前来捧场。靠近泸沽湖,却非游客必经之地,永宁乡发展旅游业的野心遭遇尴尬。我们住的宾馆是当地一位老师家开的,除了我一个外乡人,其余全是跑长途的司机和来办事的本地人。
浦老师对永宁很熟悉,这里许多老师都是他的师专同学,他也常来永宁监考,据他说,永宁乡这几年发展迅速,相熟的老师纷纷开店设厂,发家致富,财大气粗。果然,晚饭我们特意找去浦老师的熟人家吃,妻子原是红桥中学食堂零时工,丈夫是体育老师,从红桥调来永宁,几年间,一大栋宾馆修起来了。浦老师的言下之意,这一调是调对啦,来到一个有发展空间的好地方。
在国内,每当遭逢“发展”一词,都心绪烦乱、矛盾异常。一方面我明白发展是当地老百姓盼望的出路,也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凭什么这世界上一群人必须忍耐原始的生存环境、不便的生活条件,为另一群人保持一方怀旧的所谓“原生态乐土”?);一方面又对发展带来人心不古、急功近利的“后果”痛心疾首。一个地方被发现了,被发展了,被毁坏了,原有文化被阉割成四不象的赝品,也就弹指一挥间。
各地争先恐后搭乘这班抛弃自我的高速列车,永宁能搭上吗?我不得而知。
晚饭后,浦老师和我沿乡村公路散了会儿步。虽说是经济繁荣的大乡,主干道也就短短那么一条,十分钟便转完了。我俩意犹未尽,一直向前。城、乡结合部往往是著名的脏、乱、差;乡、村结合部却出乎意料的整洁规范,鹅卵石路面把我们送去每一户鲜花掩映的农户门前。浦老师如数家珍,告诉我这个叫作芭芭花,最好养活了,家家户户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一点;那个叫作狗屎花,他顿了顿,忍住笑说:“你们城里人偏偏叫它——勿忘我!”
回宾馆路上,浦老师指给我看路边一个全身披满塑料袋的乞丐,不遇见他,我就不算真正到过永宁乡。十几年如一日在街上游荡,捡拾塑料袋和废纸片御寒,被当地人戏称为“街道清洁工”,他已成为永宁乡有代表性的传奇一景。如此条件从不生病,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浦老师说,神奇咯,他象有什么超能力,预先感知谁家要办红白喜事,早早等着,人们为了图吉利,总会给他好吃的。
望着那张积满风霜却并不沧桑、沟壑纵横、分不清性别的脸,我陷入沉思:这是生存的本来面目么?痛苦、欢乐、欲望、得失,全被腾空;走啊,坐啊,吃啊,睡啊,全安天命。这为活而生有何意义?海德格尔在讲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时,只用了三个词:诞生、活着、死去。
在永宁,在一个夏日黄昏,全身披满塑料袋的一名乞丐,给我上了一堂最直白的哲学课。
信天谨游
管理员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90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30
发表于 2007-8-15 16: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照片:
图片附件
:
002-晴朗的一天.jpg
(2007-8-15 16:36, 169.65 K)
图片附件
:
003-我们首先与一群羊狭路相逢。.jpg
(2007-8-15 16:36, 170.85 K)
图片附件
:
004-又与一群牛擦肩而过。.jpg
(2007-8-15 16:36, 171.48 K)
图片附件
:
005-路过老浦的家乡翠玉。.jpg
(2007-8-15 16:36, 212.68 K)
图片附件
:
006-田野在群山的怀抱里袒露胸怀。.jpg
(2007-8-15 16:36, 183.38 K)
94
3/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信天谨游
信天谨游助学
> 修建学校
> 一对一资助
> 勘误表
> 山村修路
> 改善学生伙食
> 助学交流
> 待修建学校
> 预算勘误表
> 其它助学活动
> 走访资料
> 助学之友
> 学生园地
> 版务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8 17:33
京ICP备07004120号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信天谨游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